<
С˵ > С˵ > 赤心巡天 > 第十二章 勿忘心安
    “年轻的勇气真是可贵啊。”镜中的声音忽然感慨�
    庄高羡并不承认他的勇气不如姜望�
    他当然没办法像姜望一样,悍然脱离国家体制,放弃一切荣华,独对所有危险,只求握剑之自由�
    他当然不愿意放弃已经拥有的一切,直接去东域,当场截杀其人,直面此举所带来的一切后果。哪怕他比姜望强大得多�
    但这无关于勇气,只在于二者的决心�
    姜望要杀他,是心有刻骨之恨,肩负血海深仇。他要杀姜望,更多只是为了斩除威胁,抹掉隐患。当他觉得有这个必要的时候,他就会毫不犹豫地行动。当他认为得不偿失的时候,他就沉默忍受�
    可思前想后,权衡利弊,又何尝不是岁月带来的踟蹰�
    “我觉得真正的勇气,是我们正在进行的伟大事业。”庄高羡道:“是哪怕没有任何人理解,也在黑暗中坚忍地前行。�
    “我真高兴你能发自肺腑地认同我们的理想。”镜中的声音用一种并没有很高兴的语气说着,转道:“你现在打算怎么做?�
    庄高羡道:“首先庄国的护国大阵必须尽快建立起来。不然一旦没能将他解决,等他成就洞真,我将永无宁日。�
    镜中的声音道:“这些资源我们当然并不缺,也很乐意提供给朋友。但是需要以一个合理的方式慢慢交付,不能显露半点痕迹。盯着我们的人,可比你想象的,还要多得多。�
    镜中人强调他们组织现在的局限性。在万妖之门后的那一次出手抹除痕迹,已经是冒了很大的险�
    庄高羡也点到为止,只要资源�
    身为一国天子,庄国中兴之主,他非常明白利益与代价的关系。对于这个可怕的组织,他也并不愿意索要太多。他也怕到最后,他倾尽身家,也不能够偿付�
    此刻他高踞孤独的王座,俯视眼前空阔的殿堂,不带任何感情地说道:“在行动之前,要先想办法摆脱吴病已的注视。他上次直接闯宫,对我的恶意已是太明显。�
    “吴病已……”镜中的声音琢磨了一下这个名字,没有进一步评价�
    吴病已是不会对庄高羡有恶意的。或者说,在这位法家大宗师的眼里,从来不是看到哪一个具体的人,而只执着于某一件事。是否合法,是否合律�
    至于怎么摆脱矩地宫执掌者的注视…�
    从矩地宫的职责入手,显然是一个好选择�
    当吴病已的目光,不得不投向某一处,自然就会放松对庄国天子的注视�
    譬如……祸水�
    当然,这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是勇敢者的游戏,必须提颅在手,行走于刀尖�
    镜中人很期待庄高羡的表演,期待这位统御万民的雄主,会如何“做得干净”。他很喜欢干净�
    就在这个时候,殿外传来脚步声�
    镜中人的波澜适时隐去了,并没有留下任何观测的后手,给予了庄高羡足够的隐私和尊重。当然,更应该反过来说,庄高羡这样的人,决不允许自己一天到晚活在别人的视线里�
    缉刑司大司首沙哑的声音响在殿外:“启禀陛下,佛门东圣地悬空寺的僧人苦觉,出现在引戈城外!臣等已多次交涉,他却置之不理。�
    庄高羡一度怀疑自己是听错了,在龙椅之上,略略地抬起了头:“什么?�
    …�
    …�
    韩令左手一个姜望,右手一个白玉瑕,横飞山河,将他们丢出了国境线�
    “有什么话需要本官传达吗?”韩令淡淡地问�
    姜望拱了拱手:“韩总管保重。�
    而后转身,径往远处走�
    白玉瑕默不作声,紧跟其后�
    原野上两个年轻人的身影是如此昂直,就这样往远山去,没有再回头�
    他见过第一次面圣的姜望,也见过最后辞别于君前的姜望�
    这短短的几年时光,胜过许多人一生的精彩�
    大师之礼,东华阁中,紫极殿内,得鹿宫里……掠影重重,最后只有两字曰“保重”�
    他对姜望并没有什么多余的感受,天子喜爱这个年轻人的赤忱与才华,欣赏他的固执与“不敏”,他也就喜爱这个年轻人,对其恭敬有礼,该提点就提点。天子放此人走,他也就放此人�
    时代的洪流推举年少王侯,裹挟他,也消磨他,那种席卷一切的力量,非身处其间,不能感受挣脱之难�
    人是在不知不觉间,就混同唯一的。就像他韩令,在每天都被饥饿唤醒的小时候,也不曾想过,他有朝一日,也会成为这个伟大帝国的一部分�
    他享受由此握得的权柄,忠诚赐予他这一切的人,也被手中的权柄所钳固。此生不可能跳出�
    而姜望今能跳出洪流外,好像做得很轻松�
    此刻已经自由,背影给人的感觉却很沉重�
    这个世界常常很矛盾�
    韩令静静地站在齐境之内,遥望远方,看着姜望,目光更在姜望之上。那连绵的山影,恍惚至高无上的龙座。天的意志,于此被承载了�
    不知道为什么,他觉得山影是很寂寞的�
    …�
    “你说他会不会突然追上来把你杀掉?”白玉瑕冷不丁地问�
    失去了齐国的官方身份,自然也不再被朱禾之盟所覆盖,以后再不能横飞东域。无请而横飞他国,是一种挑衅�
    离齐之后的第一个落脚点,姜望早已经选好,那就是旭国与象国之间的星月原�
    此地长期无主。因为离星穹最近,成为修行者立外楼的宝地,也同时被景国和齐国看在眼里。两大霸国角力于此,根本没有空间让一个统一的组织成长起来,故而无主,向来鱼龙混杂�
    星月原一战之后,象国人被彻底驱逐,而旭国修士获得了在此自由立楼的权利�
    但这并不是说星月原就纳入了旭国的版图——旭国还没有这个胃口,齐国在当时也不可能吃得下。齐国当时最核心的诉求,仍然是夏地仪天观的裁撤�
    这场规模不小的齐景代理人战争,不过是后来齐夏之战、景牧之战的前奏�
    星月原仍是自由的,只是战败的象国修士于此不自由�
    自由之地正是姜望的选择,当然观衍前辈的存在,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
    若是庄高羡没头没脑地杀过来,真的就可以从此宣告“没头”了。他一定会在观衍前辈的帮助下,把这颗头颅摘得利利索紀�
    但星月原虽然不算远,现在他和白玉瑕也只能走着去�
    如果还跟以前一样肆无忌惮地飞,无官一身轻的他,恐怕得一路飞一路打。虽然不怕,也无此必要�
    “为什么他要追上来把我杀掉?”姜望随口反问�
    “很多话本故事都是这么演的,你要走他就放你走,良禽择木嘛。你真走,他就半道上杀掉你。”白玉瑕道:“天子岂可放天子剑于天下?�
    姜望道:“我还配不上天子剑。大齐皇帝的天子剑,是他并吞日月的雄心,是他战无不胜的勇心,是他海纳百川的容心。�
    白玉瑕道:“那你也总归是一柄趁手的宝剑。�
    姜望仍摇头:“我自问也算锋利。但以齐天子之雄武,他若执锋,当是镇国大元帅,是笃侯。把兵事堂里数遍了,也轮不着我趁手。�
    白玉瑕回头看了一眼,道:“好了,人都走了,不用再如此。�
    姜望浑如未觉,边走边道:“此外,你说的半道折剑的活计,不是韩总管会干的。在齐国,干这种活的是打更人。首领是烛岁大人。�
    白玉瑕停下了脚步,玩笑的表情变得严肃:“你说的烛岁大人,是不是喜欢提一个白纸灯笼?�
    看着前方突然出现的佝偻老者,姜望亦驻足�
    “老白啊。”他颇为忧郁:“以后没事少说话。�
    白玉暇感到很不服气:“这不是你喊出来的吗?�
    迷界一战,烛岁四身皆死。一真神两假神还有衍道本尊,永远地沉没在碧海。从此断绝未来,仅剩的三尊分身,都是夜游假神�
    当然,即便只是夜游假神,以烛岁的眼界来驾驭,也足以压制姜某人�
    但他脸上的皱纹只是轻轻舒展开:“有些日子没见了,武安侯。�
    “其实也没有几天……”姜望叹了一口气:“烛岁大人,您所为何来?�
    “别误会。”不再戴着破皮帽因此露出苍苍白发的老者,晃了晃手里的灯笼:“只是抓了几个背国逃窜的游魂,回来正好遇到你。�
    “我不会与齐国为敌。”姜望认真地道�
    “那是你的自由。”烛岁睁着盲眼,慢吞吞地道:“现在已在齐境之外,可不归我巡狩。我老了,也该休息了,可能以后不会再见……送你点什么可好?�
    姜望其实不明白烛岁为什么要送他东西,但这句‘我老了’,听得他有些伤感�
    “前辈打算送我什么?”他问�
    烛岁一提灯笼,一点如豆的白焰,摇摇晃晃地飞出来,浮在姜望身前�
    “我曾经想让你陪我打更,但年轻人更应该站在阳光之下。我曾经希望齐国的夜晚永远宁静,但‘永远’在我这里,本有期限。在无数个夜晚我感觉到孤独,而在更多的时候,我感受到爱。我不能陪齐国走更远了,你也提前选择了离开。算是与你告别吧,年轻人。这是我在临淄街头的夜晚,攫取到的一点光亮……送给你,勿忘心安。�
    金色的三昧神火飞将出来,将这豆大的白焰轻柔包裹�
    “我会好好珍藏。”姜望说�
    烛岁摆了摆手,提着白纸灯笼,向着齐国的方向走,与姜望错身而过时,又道了声:“放心,我会转述。�
    “转述什么?”待他走后,白玉瑕问道�
    齐天子没有理由同时派两个人过来送姜望,尤其他们两个还是韩令与烛岁�
    所以烛岁是自己来的�
    他的到来,也许是警告,也许是告别,也许真的只是路过�
    但姜望的脚步,切实地更轻快了一些�
    “没有什么。”他说:“不要说烛岁大人的坏话。�
    白玉瑕莫名地对前路悲观�
    我说的仕姜望,是抱你的大腿,而非替你负重。这才走了几步路,怎么什么都赖我�
    “我说他什么坏话?你不告诉我,我都不知道他叫烛岁好吧?�
    …�
    …�
    得鹿宫中�
    面容清瘦的朝议大夫叶恨水,单独摆了一张书桌,正坐在那里,一边行文,一边对答。如走龙蛇,落在纸面,字字如跃云天,端的是华丽至极�
    他的文风称为“龙宫苑”,字体叫作“章台柳”。都由他所开拓,在齐国文坛极有影响力�
    百忙之中抬眼一瞥,恰看到身形佝偻的烛岁,提灯走进殿中来�
    一朝天子一朝臣。烛岁乃齐武帝旧臣,巡夜千年似太久!他在心里默默地想道�
    嘴里只是道:“笃侯请求开放怀岛,在天涯台立塑像,永怀钓龙宀您要求的这篇祭文,我已拟好。�
    一般的文章,宫里八个秉笔太监足堪胜任。丘吉他们的学问是不错的�
    但像这种面对轩辕朔这等存在的祭文,就得他这位青词大夫出手了�
    他之所以成为朝议大夫,名列政事堂,高踞整个大齐帝国的政治高层。当然也不仅仅是文章写得好,字写得漂亮�
    天子唤他来,既是需要他写文章,也是问政�
    在天涯台为钓龙客立像这件事情,还是迷界之战衍生的结果�
    战后的钓海楼,毫无疑问已经失去了主导镇海盟的资格,更没有力量再独据怀岛这个近海第一大岛�
    出身蓬莱岛的东天师宋淮,在战后驾临怀岛,表示上古人皇意志不绝,钓龙客精神永存,出面支持陈治涛重建钓海楼。支持崇光支持秦贞,旁人都有话说,各执一词,争个正统之名,争上千年也未必能有结果。唯独陈治涛,得到了危寻生前的反复确认,在法理上是无可辩驳的�
    旸谷将主岳节,亲自主持了对战死于迷界的人族英灵的祭祀,将钓龙客轩辕朔列为第一�
    曹皆代表齐国也对此表示认可,更高度评价了沉都真君的牺牲。推动局势,让怀岛变成一个真正面向所有人族的、更开放的所在。主张在天涯台立像,承认钓海楼的法统,也欢迎天下有识之士,共建怀岛,所谓“人族皆承人皇之志,海客皆继钓龙之心。�
    叶恨水必须承认,曹皆的政治手腕也是非常高超的,让钓海楼成为怀岛的一部分而不是怀岛本身,但这显然不是齐国在战后所能得到的最佳胜果。宋淮把握住了支持钓海楼的名义,往后近海事务,景国就有了横插一脚的资格,实在后患无穷�
    天子似乎心绪不佳,只道了声:“有劳叶大夫,文章我就不看了,直接送去怀岛便是。�
    叶恨水于是明白,这件事情就到此为歀�
    遂起身对天子一礼,又对烛岁点了点头,拿着刚写好的文章,径自去了�
ͶƼƱ һ½Ŀ¼һ 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