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辣文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朕就是万历帝 > 第二百五十五章 大战前的大同城
    王崇古一身青衣衫袍,头戴无脚幞头,从总督衙门侧门悄悄走了出来,身后只跟着几位随从护卫,还有一位心腹幕僚。

    朝阳越升越高,阳光照在大同城这座古城上,照在城墙上站满的军士身上,映在街上行色匆匆的路人脸上。

    城墙上的军士们神情肃穆,以队为单位,听着军官训话。

    民夫和辅兵们忙碌地搬运着辎重军械。

    城楼、哨楼、女墙后,摆满了各种兵器具械,火炮被搽得黑亮,在朝阳下闪着光。巡逻队来来往往,整齐有序。

    街面的行人刚刚走出家门,有的手里拿着家人做的早餐,边走边吃;有的拐进路边的早餐摊子,先把饿了一晚上的五脏六腑祭拜一番再说。

    在最要紧的北门转了一圈,心腹幕僚对王崇古说道:“王翁,先吃早餐吧。”

    他叫慕辰东,字朝令,山西潞州人士,二十出头中举人,连考两次春闱未中,就参加吏部选官,做了陕西陇昌府漳县教谕。

    任上尽心尽责,政绩卓然,又遇到洮州蕃人作乱,知县和县丞跑得精光,只余他这一位九品朝廷命官。组织城里青壮守城,与蕃人斗智斗勇,保住了漳县城不破,保全了一城老小。

    不想知县回来后,把功劳抢走不说,还诬蔑他勾结蕃人,于是被免职。

    后被巡按御史查出此案,知县县丞被弹劾法办,慕辰东的官复原职却不了了之,然后被当地父老留在当地教书,还领着百姓们修路搭桥,开荒修水利。

    王崇古总督甘宁边务,听闻他的事迹,诚意邀请入幕府。

    王崇古神情有些恍惚,听到慕辰东这么一说,脚步一定,正好看到前面不远处有家脚店。

    “好,去那里,我们先祭五脏庙。”

    王崇古和慕辰东走进脚店,寻了张干净空桌坐下,其余随从护卫也分开坐下。

    “店家,来两碗羊杂汤,六个羊肉包子。”王崇古喊道。

    “来了!两位客官请先坐,马上就来了!”

    慕辰东四下看了看,脚店有十余张桌子,这会全坐满了人,大家喝着热气腾腾的羊杂汤,吃着香扑扑的羊肉包子。有的人嘴巴还不得闲,抽空说着话。

    一位长者忿忿不平地说道:“俺答汗没事又来打我们干什么?”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些年我们财宝如山似海,像河流一样向北流去,这些北虏眼红了,嘴馋了,心贪了,又他娘的想不劳而获。”

    一位秀才模样的人一边咬着包子一边嚷嚷道。

    他的同伴,一位古板文人摇头晃脑,一脸痛心疾首地说道:“谁叫我们重利不重义!老夫早就说过,光谈利不重教化,早晚要出大事。现在好了,终于酿成这等大错。”

    周围的人忍不住转头看着他,有人打趣道:“向老夫子,我们向官府联名上书,请你老出关,教化俺答汗。你德高望重,精通经义,三言两语就能把俺答汗教化过来,免除一场兵祸,功德无量啊!”

    向老夫子急了,嘴里一会说:“劳心不劳力,致人而不致于人。”一会又说:“何为存天理?知礼循礼方为天理。我一介白身布衣,不可逾越礼数”

    他说着这些让人似懂非懂的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连他的同伴秀才都忍不住笑了,小店里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王崇古看着岁月静好的百姓们,心里感慨万千,忍不住转头问旁边一位商贩模样的中年人。

    “这位东家,你们不怕战火蔓延祸及吗?”

    “怕!当然怕。”商贩喝了一口羊杂汤,掏出一条帕子,搽了搽嘴巴胡须,“战火无情,谁都怕,你看那些世家豪族,刚收到风,这两天拼命地往南边跑,躲去了太原。

    可是再怕也没用。我们这些人,手停口停,一天没收入,一家老小都得饿肚子。战火可怕,也没有一家老小会被饿死了可怕。

    再说了,现在跟以前不同了。”

    王崇古饶有兴趣地问道:“怎么个不同?”

    商贩说道:“嘉靖二十九年的庚戌之变,我十五六岁,也在这大同城里。那回也是俺答汗寇边入境,好家伙,地动山摇,整个大同城慌成一团,就跟炸了窝的蚂蚁一样。

    官府慌,官兵慌,权贵慌,百姓慌,都跟无头的苍蝇一样。那回大家拼了命地往南边跑,当官的跑,富贵的跑,百姓也跑。后来俺答汗破边入境,路上还被杀被掳走了不少人。

    这一次你看,王督宪在大同,马总兵在大同,副将参将不是在大同就是去了天成和右卫,官兵天天巡逻,安排得妥妥当当,昨天京师调来的两三万援军也进了城,一水的火器,那气势,虎虎生威啊!”

    马上有人附和着:“就是就是,昨个他们入城我们也看了,确实不同一般的官兵。听说是太子殿下亲手操练出来的,天子之师,就是不一般啊。”

    “对啊,当官的不慌,官兵不慌,百姓们能慌到哪里去?”

    “是的,我们这些老百姓,就是听天由命,他们不慌,我们想慌也没法慌。”

    王崇古心里即欣慰又愧疚。

    这一次俺答汗兵临大同城下,动员了蒙古右翼三万户,十万铁骑实打实的,声势远超庚戌之变,但是引发的动荡远远小于嘉靖二十九年。

    为何?

    正如商贩所言,官府和官兵不慌,下面的老百姓也不会慌。

    太子殿下整饬九边,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严肃保密措施。

    以前边关稍微有事,各种流言蜚语漫天飞,闹得人心惶惶,你慌我也慌,人心惶惶,进而动摇军心。

    这一次严格按照保密条例行事,俺答汗为何兴兵犯边,集合多少兵马,这些机密全都没有泄露出去。

    只是下达了各项军令,各州县和卫所遵令而行。

    王崇古、张学颜、马芳宣大三巨头急得焦头烂额,但下面执行得却有条不紊,毫不慌张。

    这种心态一直往下传递,官兵和百姓们一直都很稳定,认为朝廷和总督做好了万全准备,也不觉得有什么好担心的。

    吃完早餐,王崇古也没有心思带着随从继续巡视大同城内各处。

    他轻轻叹了一口气,对慕辰东说道:“看着乡亲们如此,老夫心里真不是滋味。这场战火兵灾,不该落到他们头上。”

    慕辰东答道:“东翁,只要能守住,再言及其它方为上策。”

    “此话不错。可是能避免还是要避开。回衙,老夫要再写书信,竭力劝说俺答汗,万不可两败俱伤!”

    刚到总督衙门,有军校禀告:“督宪,京营副将薛易求见。”

    王崇古点点头,“请进来!”

    王崇古来不及换官服,就把薛易请进了签押房里。

    “薛副将,你求见本督,有什么事吗?”

    “禀督宪,末将请求率神威军甲寅、丙寅步兵团,进驻镇关堡。”

    王崇古一愣,“薛副将,镇关堡是大同门户,俺答汗率五万土默特部骑兵正伺机叩关,你可知?”

    薛易答道:“回督宪的话,末将知道。”

    王崇古点点头:“薛副将,你勇气可嘉。只是本督觉得你留在大同城比较好。”

    “督宪,末将出京师时,太子殿下殷切叮嘱末将,要末将主动前往最前线,以为表率。还请督宪成全。”

    王崇古默然一会,“好!本督就委你为镇关堡、拒墙堡、镇川堡守备,即刻率甲寅、丙寅步兵团进驻镇关堡,加强戒备,抵御北虏。”

    “遵命!”

    等薛易离开,王崇古连忙研磨展纸,挥毫写下一封书信,还把慕辰东叫来,把信给他观摩校正。

    “这是老夫给俺答汗的书信,试图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劝说他放下刀甲,不兴干戈。”

    慕辰东看完后迟疑一下说道:“督宪此信诚心实意,情深意切。只是以此打动俺答汗,学生觉得不大可能。”

    王崇古神情黯然道:“俺答汗是漠南雄主,岂能被我一封书信所动。只是这是老夫尽得最后一份人事。

    山西三边数年的和平安宁,不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