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辣文小说网 > > 嫁给白切黑仙尊男主后 > 第429章
    注:李织愉亦是行二。]

    这是什么,又是钟莹根据她编写的故事吗?

    织愉新奇又疑惑,接着往下翻。

    [李织愉九岁随外祖进京,被留在京官舅家。

    名为可与舅家同龄三小姐一同接受宫中姑姑教导,日后更好择婿。实则被作媵妾,待日后陪三小姐嫁入东宫。

    注:九岁有劫?]

    织愉微顿,想起自己九岁时,母妃去世。

    翻页再看:

    [李织愉自小聪慧机敏,一入京便被带着常与东宫太子接触。

    虽作为陪衬,却因容貌娇丽惹来太子注意。

    太子对其情愫暗生,分外关照。她则视太子为兄长。

    舅家忌惮这份情意,打消让她作媵为三小姐争宠的念头,要她与太子避嫌。

    直至十五岁及笄,她无意听见太子与舅家相谈。太子要她入东宫,否则便不接受三小姐。

    舅家答应。

    可她不情愿,百般抵触。

    注:十五岁,又有劫?]

    织愉讶然:导致她和亲的那场宫宴,便是她十五岁那年举办。也确实是因她三妹,才致使她要去和亲。

    钟莹竟然连这个都知道?

    还完全根据她命数编剧情,也太严谨了吧。

    织愉感慨着往下翻:

    [李织愉暗拒,然舅家置之不理。

    故她私下与爹娘联系,请爹娘将自己接回陵安城。

    李家夫妇在九岁前对她千娇百宠,因她喜爱花草,还特地为其从李府辟出一座四季皆有花开的群芳园。

    如今虽与她多年未见,仍是十分爱护。听闻她遭此谋算,心疼不已。

    他们与她合谋要她装病,对外言此病乃幼时便有,如今复发。唯有回到陵安可医,快马加鞭派人将她从京城接回陵安。

    舅家虽不情愿,但不得不放人,与李家约定十六岁生辰过后,将李织愉接回京城。

    官威压人,李家夫妇不得不暂且应下。

    注:十五岁……倘若有我相护,她还会遭受这样的为难吗?]

    织愉一愣。

    群芳园?相护?

    钟莹护她?不可能。

    这到底是谁写的?

    字迹实在太乱,她辨认不出。

    织愉重新审视起这本话本,看了眼青色书封,上面什么印记也没有。

    她疑惑地继续翻阅:

    [李织愉回到陵安后,一直对京中称病。

    至来年三月十九,她十六岁生辰后,京城派人来接。

    无奈,李织愉请其爹娘宣称她中邪,已请多名术士,却都无能为力。唯有城外归一观主可救。

    这归一观主乃大禹朝奇人,名谢无镜。

    听闻其出生时霞光漫天,国师算其道行深不可测,神魂修为可堪入圣。

    只因还差一劫,所以不断在凡尘辗转,不得飞升。

    帝王欲请其入世,被国师劝阻:“若招惹,其气运与因果,非大禹朝所能承受。应下令不得任何人迫他入世,不得影响他渡劫才是。”

    帝王遂下令。

    因此帝令,归一观主避世多年无人敢请。

    便是舅家来人,也无法将其请下山为李织愉诊治。

    李家老爷以此推脱,舅家派来的管事无奈,只得准备回京复命。

    李织愉本以为能就此躲过此难。

    然而就在管事将要离开时,归一观主为寻天命渡劫,入世了。

    注:今生,李织愉也将在十六岁这年遇见他吗?]

    算一算时间,她确实是在十六生辰后遇见的谢无镜。

    织愉愈发困惑。

    这手记越看越不像是在编故事,反倒是在用故事推算她的今生。

    而且这剧情,怎么那么像她在应龙神冢里做的那场梦?

    织愉接着往下看,字迹更加潦草了。

    [李家夫妇在管事监视下,不得不假装去再三请谢无镜。

    终于,得谢无镜应允……]

    *

    幻境中。

    谢无镜初到幻境时,成了幼童,未见谢世絮。

    他并不为谢世絮的算计而恼怒。

    恼怒无用,待离开,杀了谢世絮与铭千古便是。

    让他在意的是,这幻境与应龙神冢的很像,又有所不同。

    相同的是,他和神冢幻境里的一样,受陵安城归一观主抚养。观中也只有老观主与他。

    不同的是,因他出生特殊,皇帝十分敬畏。归一观自收留他后,便由朝廷供养,并不穷苦。

    在前观主死后,他每天醒来,都能感觉到身为仙尊的那份记忆在消失。

    他没有急着离开。

    因为此刻的经历太过熟悉,就仿佛他曾做过归一观的谢无镜。

    谢无镜决定静观其变。

    直到他十六岁这一年,三月十九后他一觉醒来,恍然脑中一空。

    他彻底忘却现实,成了这场幻境里的归一观主谢无镜。

    谢无镜如往常那般,早起、晨修、诵经。

    冥冥之中,他还是觉得缺了什么。

    他静思一夜,想起前观主曾说,他的魂魄早可入圣,却因缺一劫,而不得飞升。

    “你要多多留意,若能寻到缺的那一劫,渡了,便可成圣。”

    幼时他不解,问:“凡人修行,不是应该先入道、再成仙、后成神,最后入圣吗?”

    观主:“可是你已经辗转凡尘很多很多世,劫数历了一遍又一遍。你的道行与修行,已和天地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