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只要有霍峋在,他就不会心慌,更不会觉得孤独。

    谁叫这个男人,是他的终生挚爱。

    *

    郑达伟死了,去掉icu昂贵的维生设备,靠着郑秋白预交的住院费,在医院艰难地挨了四天,终于彻底断气。

    郑爷是在下午得到的消息,郑虎说,已经联系殡仪馆的人送去火葬场排队等着烧了。

    人拉回老家太贵,骨灰带回去便宜。

    火葬场烧人不要钱,但必须是直系亲属签字领取,郑虎没办法签字,这打电话找郑秋白是为了讨要郑星星,他似乎也清楚,郑秋白不会来签字。

    郑爷对这人办事的能力已经无话可说了,“为什么不早点联系我?!”

    郑秋白对郑达伟没有感情,可郑星星还小,连父亲最后一面都没见到,直接就要领骨灰了?

    郑虎被呲地不敢吭声。

    “烧了没?”

    “啊?”

    “我问你烧了没?!”

    “还排队呢?”

    “包个灵堂,让人布置的安详点,我一会带着他过去。”

    “那灵堂太贵了,好几百,就租告别那一小会,不值当——”到停尸间见一面也行不是?

    “我出钱。”

    郑虎闭嘴了。

    挂掉电话,郑爷从卫生间出去,霍峋看出他表情不太对,上前询问:“怎么了?”

    郑秋白摇头,拍拍坐在沙发上安静看故事书的郑星星,艰难开口:“星星,医院那边来电话了,说——”

    郑星星捧着书,他早就对这件事有了预料,但事到临头,他还是慌了,不知所措地掉起眼泪来。

    郑达伟死了,虽然他懒惰,不负责,不是个好爸爸,但他死了。

    郑星星自此没有妈妈,也没有爸爸,成了无依无靠的小孩子了。

    到了火葬场,付费的服务到底不一样,郑达伟穿着合身的衣裳,躺在铺满鲜花的棺椁里,上了妆的脸看着就好像只是睡着了。

    空旷到响起回音的悼念堂内,只有郑星星的抽噎声和郑虎的叹气声。

    火葬场的工作人员没想到,这伙人包了他们这最大的悼念厅,竟然只来了四个人,但该走的仪式还是要走,放音乐,念悼词,默哀,孝子磕头。

    郑秋白远远站着,没有任何动作,心情也相当平静。

    霍峋拉过他的胳膊,“要不我们出去等?”

    “也好。”郑秋白只像是误入陌生人的葬礼,来了又走了。

    拿到郑达伟骨灰的第二天,郑星星提出了离开。

    “暑假你可以多待两天。”郑秋白可怜这孩子哭红肿的眼。

    “不了哥哥,我得回去了,奶奶还在家里呢。”郑母和郑秋白,是郑星星唯二的血亲了,他哪个都无法轻易割舍,“不过,我一定回会来看你的。”

    “你不是要来燕城读书吗?”

    郑星星闻言,扯了扯嘴角,撑起个笑容面对郑秋白,“嗯,是呀。”

    走那天,郑爷叫阿良开车送郑星星回家,他给孩子塞了一些零用钱,都是特意换的零散票子,就是怕被郑母抢去,还带了一捆书,两袋子零食。

    郑星星趴在车窗边和郑秋白道别,他想自己一定会回到燕城,一定会和哥哥再见,哪怕不是以读书的方式。

    郑星星说谎了。

    郑达伟死了,凭借郑母,他压根没有办法到燕城来读高中,他考上了,成绩却没有优异到足以免除住宿费和学杂费。

    燕城高昂的物价,他更是负担不起。

    来读书,太贵了。

    他也不想向郑秋白要钱,哥哥对他已经够好了,他没有脸再去索取。

    回到小镇上,生活一如往常,郑星星帮亲戚侍弄田地赚点零花,想攒去燕城的车票钱。

    只是没了儿子又掏了一大笔郑虎辛苦费的郑母对郑星星愈发苛责,不止郑秋白给的零碎票票被她抢去,郑星星攒在枕头里的积蓄也被她掏去了。

    他得从头攒起。

    郑星星的老师来过一次,是送录取通知书和学费认缴单的,认缴单被床上的郑母撕烂了,“什么学,要花四百块上?!上学还要花钱?哪有这样的道理!?”

    老师解释,高中不算是义务教育的范畴,学校里的书本和住宿都是要钱的。

    郑母不听,直往老师脸上吐口水,把老师赶出了家门。

    老师气冲冲,不曾想好学生的家长这么恶劣,郑星星一路都在道歉,她也不忍心发火了,“星星同学,你是我们学校成绩最好的学生,老师希望你去上燕城高中,以后上大学,这是你唯一的出路。”

    “我也想上学,但是老师,我真的没钱。”

    老师叹气,她也只是普通的乡镇教师,家里有父母孩子要养,做不到一口气给学生掏这么多钱出来。

    不过,“我可以寄信帮你联系一些燕城慈善机构,看看有没有资助人,愿意帮你上学。”

    郑星星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好法子,眼睛都亮了,如果他真的能去上学,就能顺理成章去见哥哥了!

    老师的方法起了作用,很快收到了几封好心人的回信。

    还有人提出,要培养郑星星做优等生,将来冲刺顶尖大学,从高中到上大学的一切费用,他都包了,但前提是,这孩子暑假就必须养在他身边,接受培优类的提前教育。

    为了安抚郑星星的家人,这位好心人甚至寄来了一大笔钱,专门给郑星星卧床不起的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