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刘瑞也不好赶人,只能等自己的皇子公主年纪大后再想法子。
果然,听到王后搬出贾姬的刘胜立刻怂了,但还是在六年孝期的联想下不情不愿道:“皇帝也就罢了,咱们兄弟里属他受太婆的喜爱,所以他为太婆守孝是理所应当的事。可我们又没受过太婆的好处,凭啥强迫我们去全他的孝顺?”
中山王后并不理会刘胜的抱怨,而是在歇脚的驿站里给贾姬写了封家书,希望她能规劝刘胜,至少看着说话不经大脑的刘胜别在薄姬的葬礼上搞事。
搞笑的是,不仅是刘胜害怕刘瑞那个狠人真的会给前后脚去世的刘启薄姬守孝六年,就连其他赶去关中的藩王,包括熟悉刘瑞性格的近臣都非常担心皇帝真会这么做。
不幸的是,他们的担心成真了。
幸运的是,刘瑞表示他不会拿自己的标准强迫他人。
对此,包括被薄太后抚养的刘寄刘越都有种想破口大骂的冲动。
兄弟,你这么孝顺真的让他们很为难啊!
跟着拼吧!他们又不是那种清心寡欲或意志力坚定的硬核狠人。
不跟着拼吧!他们又怕自己成了皇帝的对照组,就此被他疯狂拉踩。
刘胜这种爱抱怨的胆小鬼倒不敢当面说三道四,但是被薄太后抚养长大的刘寄刘越,以及跟刘瑞关系不错的江都王刘非决定走薄太后或宗室的路子让皇帝放弃守孝六年的疯狂计划。
“母后,您也得为皇兄的未来着想啊!”年前大婚的刘寄苦着脸道:“不是我说皇兄,他都十九了,怎么膝下还没一男半女?”
“是啊!不说刘胜那小子,就是被大父的孝期拖了许久的大兄二兄也不像陛下这般年近双十都没个消息。”刘非知道能当皇帝的异母弟弟绝对不是一般人,尤其是在亲身尝过男女之事,大权在握的感觉后,他对刘瑞除了敬佩便是难以言喻的恐惧。
就算是为名声着想而装模做样,但你这也装得太久了吧!真的不会把自己憋坏吗?
弟弟啊!你就没有政务以外的个人需求吗?
对于西汉的生产力趋近于绝望的刘瑞:没有呢!
和刘瑞一般,薄太后对薄姬的感情很深,所以觉得刘瑞为薄姬守孝是理所应当的事。然而就和现代的爹爹婆婆一样,薄太后也急着抱孙子。更不巧的是,她就生了一个孩子,并且真有皇位要继承。
“哎!孤要是能劝得动皇帝,北宫至于空成那样?”薄太后虽有点意动,但又不想对不起薄姬,更不想因此事留下不孝之名,所以只能转而去骂不在得刘瑞:“那个混球别说是找女人生孩子,他连已经娶进门的卫小娘都没看几眼,恨不得把所有女人当小吏使唤。”
没人来问倒好,一有人在薄太后面前谈起此事,她便升起一肚子的怒火:“先帝生前也没少从北宫挑了模样俊俏的家人子去服侍那块木头,可那不开窍的混球把人扔到思贤苑里织布抄书,这几年竟没有宠幸一个女人。“
“一个都没有。“薄太后气得已有了头晕目眩之感:“孤也不能耽误那些思贤苑的姑娘,所以只得给了恩典让其自行婚配。”
听了这话,别说是年纪尚小的刘寄刘越都沉默了,就连已经二十好几,孩子都能开个小班的刘非都难以置信道:“卫良娣……啊不!应该说是卫夫人没有劝劝?”
虽说刘非以大丈夫自居,不爱打听女儿家的八卦,可是因为刘瑞的薄皇子出身,加之生得聪明伶俐,容貌俊美,所以在小娘乃至少妇圈里大受欢迎。尤其是在卫穆儿嫁进北宫,不出一年就赏赐拿到手软,还被托以财政大权后。关中的小娘与妇人们那是羡慕嫉妒恨到成天拿自己的夫婿与刘瑞相比,明里暗里地表示自家的夫婿不如刘瑞。
哪怕刘非身为刘瑞的异母兄长,又是藩王之尊,也没少在妃妾乃至王后那儿听其对卫夫人的嫉妒之语,然后用一言难尽的眼神看着自己。
对此,刘非表示他这弟弟如若不是妻管严那就是那方面有点问题。
而看薄太后与先帝的态度,刘瑞是妻管严的可能性好像不大,所以……
“人家倒是想劝,可劝人总得见得到人吧!”薄太后不知刘非的奇妙联想,实话实说道:“他在当上太子后不是往宫里跑,就是往彭城郡和蜀郡跑,再不济便是成天呆在思贤苑里捣鼓那些木头架子。”
“就这情况,卫夫人怎么劝?她有机会劝吗?”如果薄太后是卫穆儿的阿母,一定会哭自己的宝贝女儿真是倒了八辈子的血霉才会嫁给一块木头。
刘非觉得自己的猜测可能是对的。
而刘寄刘越则是对刘瑞肃然起敬。
第223章
薄太后这边有三个藩王锲而不舍地劝着,刘瑞那边也有老臣苦口婆心地做着皇帝的思想工作:“陛下……后嗣乃国之根本。如今陛下已虚岁双十,膝下犹空。如若不尽快立住国之根本,只怕再现殷商的九世之乱,卫宣公的五世之乱呐!”
率先规劝的是接任梁王为宗正的楚元王之孙刘弃。不同于两位叔叔是儒家的铁杆拥趸,刘弃生长于黄老学浓厚的丰沛二县,在被叔叔举荐入京后与田叔,汲黯交好,所以被章武侯推举为宗正。
既是宗正,那么在这种问题上第一个出头是名正言顺的。而在身为宗正的刘弃开口后,卫绾石奋乃至充当透明人的丞相陶青(申屠嘉在刘启的葬礼后辞官还乡了)才敢跟上:“陛下,宗正所言亦是臣等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