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首们看不懂这忽上忽下的数据图,但是天幕准备充足地搬上一个ppt动画。

    只见顶着刘邦(汉高祖)字样的三头身皇帝人偶对着一个抱着死婴,牵着瘦成排骨壮的妇人在那儿直掉眼泪。而在这位夫人身后躺着已经幽灵化的小丈夫与小夫妻的父母。

    文帝的人偶比汉高祖好点,但也对着抱着死婴,牵着两个衣不蔽体,只能用树叶遮身的瘦弱夫妻在那儿唉声叹气。而在这对夫妻身后站着已经掉光牙齿的一位老妇。

    景帝虽没哀声叹气,但也提着萝卜刀似的短剑犹犹豫豫,瞥着身后的小夫妻难下决心。

    景帝身后的小夫妻与文帝的一般无二,只是多了一掉光牙齿的老叟。

    而到与之画风不同的孝高武那儿……

    只见一对衣有补丁的夫妻抱着一个肥嘟嘟的婴儿,牵着三个猴精似的小子女娃。而在这群头上冒花的家人背后,还有报以欣慰目光的五个老人。其中一名胡子长到脚后跟的老人头上顶着“曾祖”的备注。

    孝高武帝可没哀声叹气的功夫,而是捧着3d模型给小夫妻丢去“教育”、“补贴”、“分田”的大饼。

    其生动性让黔首秒懂天幕的意思。

    “真好啊!”无论是刘邦时的黔首还是文帝时的黔首都发自肺腑道:“真好啊!”

    真的好想……

    好想活在孝高武帝时。

    第361章 番外(二十五)

    (弹幕)【王朝建立时颁旨促进生育分田是可以理解的,怎么到孝高武时还要促进黔首生育?】

    (弹幕)【地太多了呗!尤其是对版图较大,历史较强的国家而言,实地占领比什么都强。就像三哥……有一说一,三哥在抓重点上从没输过!直接拉人去填满锡金,把本土人硬生生地挤成少数民族。】

    (弹幕)【参考南海事端。如果不在边境保持一定人口,稀释融入的外族比例,吞下的国土迟早会脱离控制。】

    (弹幕)[所以近年号召年轻人去阿拉斯加,鼓励视频博主多拍阿拉斯加的生活也是出于守卫边境的考量?】

    (弹幕)【不然呢!总不能让七老八十的去边境吧!谁又生来就想一直窝在穷乡僻壤里。如果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谁不想在大城市里舒舒服服地吹空调。总不能一谈责任就让边境的上,一谈待遇就支支吾吾吧!】

    (弹幕)【唉!大家都互相理解吧!底层已经如此之难的,可别再互相攻讦,反倒让该出钱的美美隐身了。】

    (弹幕)【所以说后世怀疑瑞瑞子是穿越者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看大明的军户……哎!要真是有补贴的肥差,多的是人愿意搏一搏,单车变摩托,不然也没秦灭六国什么事。】

    “……守卫边境还有钱拿?”刘邦夫妇不算穷苦出身,但也过了十几年颠沛流离的生活,所以对穷苦人还是有点共情力。

    可即便是这样的开国夫妇,在国库空的能跑马的情况下,也不得不让安生的黔首承担劳役。

    而且还是建城建宫的庞大劳役。

    刘邦还算有良心的。即使叔孙通费劲口舌,戚夫人流尽眼泪,他也只是把充面子的宣室和长安建好,多余的一概不搞。

    吕雉就更现实了,在位七年总共只建用于分担东市压力的西市,然后就是挤钱养马,试图打破冒顿和赵佗的脑子。

    有这二位打样,文景父子也不敢花钱。

    刘邦:“我老刘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穷怕了,一分钱不敢乱花。”

    轮到四代的刘瑞登基,顶着富不过三代的超大诅咒,而且把改革扩张削藩等容易玩脱的高难副本全都挑战了遍,结果人家不仅没有因此亡国,反而达成人口暴增的反向政绩。

    就……

    就很离谱啊!

    黔首们不是不愿思考,而是他们没有精力或足够的知识去思考。

    说句难听的话,当你以千万为单位时,总会有一点儿通的天才,或是愿意苦苦思索的卷王。

    而现在,天幕告诉服役的黔首,后世去边境当兵不是强制性的,而是有钱拿的利好之事。

    这就像是一把锤子,把黔首们的三观砸成割人的玻璃,怄得他们连连摇头:“不可能,绝不可能……”

    然而天幕不给他们自欺欺人的机会,直接放出后世研究。

    【这是甘肃出土的汉墓竹简,记录了边境军人的待遇。】

    【按照当时的物价水平,汉代军人的年收入为120石到140石,折合成孝高武帝时的五铢钱是七千八百钱。】

    “多、多少?”

    “七千八百钱?七千八百钱!!”

    不怪黔首吸口凉气,而是以汉初的工资水平,一个勤快的壮年男子一年就赚六千余钱……这还是在主家心善,愿意给点米糠烂菜的情况下才有超高收入。反观孝高武帝时的边境军人,不仅吃着朝廷的米粮,居然还有金钱补贴……

    这哪里是服役啊!完全是去边境享福。

    而比普通军人的年收入更令人惊讶的是天幕对此的不屑评价:【这个收入在孝高武时已经算是比较低的。如果不是外族出身、有罪、或是想给孩子换个竞争赛道,基本没人会去边境狂吃沙子。】

    被扎心的黔首努力找补道:“边、边境苦寒,呆不住也可以理解……”

    【毕竟一个在家搞小作坊的老妪每月都有六千,更别提熟练的女工、高级绣娘996起来也能赚个一月一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