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辣文小说网 > >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 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 第241节
    机械水母,小女孩还有游客,他们的生命彼此相关,命运的序幕就此拉开,鲍瑞铭是站在幕后的上帝。

    这种感受很少有,很多人的乐趣是金钱与权力,但对鲍瑞铭来说,真正的享受是戏剧。

    搭建出一个舞台后,就在最后一瞬间达到高潮,紧接着演员谢幕,这个故事会深深留在每个人心中。

    这才是最奢侈的享受,因为演员是一次性的,人死了就死了,没有重新来过的机会。

    林晓风失去了自己的母亲,她睡觉的时候还总是做噩梦,梦到机械海洋馆那些泡发的尸体,她还会梦到机械水母在水中蠕动的触手,无数水母人向她走来。

    祝宁虽然跟林晓风不常见面,但她们住在一起,她见到过林晓风突然半夜惊醒。

    所以她一直到现在都是透明的,裴书说什么时候她想被人看到就会被人看到。

    但是林晓风不愿意被人看到,她喜欢当个透明的人。

    她太小了,甚至不知道命运为何降临,这个伤痛可能要伴随她一生。今天祝宁有了机会,她可以当面询问始作俑者。

    为什么?

    鲍瑞铭的回答是:好看。

    因为好看,所以被看重,出演了一台自以为好看的戏剧。

    祝宁无法理解他的乐趣,只感到愤怒。

    鲍瑞铭看到祝宁胸膛在起伏,人有时候很难掩饰自己的情绪,她应该不太高兴。

    以鲍瑞铭对祝宁这类人的了解来说,祝宁可能会奋起杀人做最后的挣扎,趁着鲍瑞铭最放松的时候给出致命一击。

    鲍瑞铭很警惕,祝宁的反击绝对会落空,到时候鲍瑞铭会干脆利落地杀了她。

    但祝宁没有,也许是过分虚弱,导致她都没有什么反抗的力气,也许是她已经认命了。

    祝宁问:“这个岛也是一台戏吗?”

    岛上长着鱼鳃的人,藤壶长到建筑和汽车下方,天黑后下起了人头鱼。

    这里的人过着一种轻松安稳的生活,每个人都没有烦恼,他们轻易接受自己的命运。

    这里有一条食物链,这也是鲍瑞铭构建出来的?

    鲍瑞铭以前是机械海洋馆的馆长,他的工作就是带人参观,如果把意识体云端比作一个展览馆,祝宁她们是第一批前来的客人。

    噗嗤一声,鲍瑞铭的长钳已经戳破了祝宁的胸膛,她跳动的心脏就在下方。

    鲍瑞铭特地放低了声音,好像在给祝宁做死亡安抚,“不,浮沙岛真的存在。”

    在墙外有一个小岛存在这样的生态,人和鱼类的基因完美融合,只有上帝才能创造出食物链,鲍瑞铭不敢居功。

    第156章 杀死vip(十一)

    九十年前。

    人类还没建立起高墙,人类还能看到沙漠森林,也包括大海。

    浮沙岛只是个很普通的海滨小岛,小岛以捕鱼为生,作为一个小众旅游景点,每年五月到十月会有游客来旅行。

    小岛面积不大,岛上居民基本都认识,谁家的情况都一清二楚,每个人都没什么烦恼。

    鲍瑞铭在浮沙岛出生,按照常理来说,他应该像他的祖祖辈辈一样在这儿过完一辈子,不过他从小脑子好,家里已经计划好过几天送他到县里的初中读书。

    鲍瑞铭整个童年都是在海边度过的,现在生活在墙内的人可能根本无法想象大海,站在海边,你会感觉到自己如此渺小,从而获得一种极致的平静。

    他喜欢收集海边的贝壳,看蛏子钻洞,去捡起搁浅的鱼。

    他迷恋海洋,如果没人管他,鲍瑞铭能在海边待上一天一夜。

    父亲打趣,“干脆变成鱼回海里算了。”

    邻居问:“你们家这孩子是不是投错胎了?”

    他的小学老师说:“他以后说不定可以成为海洋生物学家。”

    鲍瑞铭没想成为海洋生物学家,那对于当时的他来说遥不可及,他只是喜欢海洋。

    浮沙岛上有座教堂,鲍瑞铭每次路过都会停下来看一会儿,他保持着距离,因为大人说里面很恐怖。

    说是以前打仗里面都是尸体,大人们还说里面有人在大喊大叫,鲍瑞铭一次没听过,不知道是不是吓唬小孩儿的。

    但那个教堂像是个影子一样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乃至多年后他仍然无法忘记。

    鲍瑞铭那时候跟每个小屁孩儿都差不多,干一些蠢事儿,以为就能这么愚蠢地过完自己的下半辈子。

    但是灾害发生了,在鲍瑞铭十岁那年,电视新闻开始播放灾害新闻。

    全球辐射,原因未知,污染物横行,人类不断失去自己的土地。

    比看过的丧尸电影传播速度都更快,最初是某个城市,然后开始蔓延到一个省,一个国家,一片大陆。

    那段时间新闻上都是败战,每天都会听到新的土地消亡,每天都有人类沦为污染物。

    人类一直在不断撤离,安全线越收越窄。

    浮沙岛上空笼罩着一层阴影,有条件或者听到风声的已经先一步跑了,剩下的居民闭门不出,不知道什么时候污染会降临轮到浮沙岛。

    鲍瑞铭失去了去海边的机会,因为很难判断海洋深处是否有未知污染物,为了安全起见,鲍瑞铭只能趴在窗户边看向自己的大海。

    坏消息接踵而至。

    人类无法清除污染,于是集齐当时全球资源建立起现在的高墙,人类开始建立幸存者基地,以保存人类的基因。

    很快轮到浮沙岛了,响应联邦号召,所有幸存人类进入高墙生活,浮沙岛全体居民撤离。

    他们不得不离开故土,那天走得非常匆忙,救济轮船只靠岸二十分钟,时间一到他们会立即开走。

    他们没时间收拾东西,匆匆拿了些生活必需品。

    轮渡上全是难民,条件恶劣人挤着人,吃喝拉撒睡都在一个位置,刚上船就能闻到一股冲天恶臭。

    在他们上船的瞬间,救济船立即开船。

    鲍瑞铭眼睁睁看着轮船驶离码头,还有很多人没来得及上船,他们在码头大声呼喊让等等,甚至有人跳下海想要追来,但救济轮船毫不留情开走,没有多停留一分钟。

    他们被彻底抛弃了。

    那天起就是生存淘汰赛,鲍瑞铭在第一轮获得了活下去的机会。

    鲍瑞铭一直望着码头的方向,倒不是对那些居民有什么感情,而是很舍不得这个岛。

    直到熟悉的海岸完全消失在视野中,鲍瑞铭才收回目光,把注意力转移到船上。

    在鲍瑞铭的世界里,这艘船像是诺亚方舟。

    父母都感到很庆幸,他们免费得到了联邦的救济,但对未来忧心忡忡,完全不知道命运会驶向何方。

    接下来他们在茫茫大海中航行,根本分不清自己在哪儿,连个参照物都没有。

    第三天船靠岸,他们满身都是臭味儿,连个澡都没来得及洗就被塞进了大巴,紧接着大巴车坐了四天,他们终于看到了高墙。

    人类建立起高墙,那样宏大,像是一座山,铜墙铁壁一样隔绝了外界的污染。

    污染孢子不会飘散进来。

    这也是鲍瑞铭第一次看到高墙,十岁的小孩儿站在下方只感觉压抑。

    没有大海的开阔,那只是一堵墙而已。

    母亲搂着鲍瑞铭和弟弟,把他们带进了城墙。

    人们开始使用新历,之前的生活被统称为旧世界。

    他们是新世界的第一批公民,从他们的后代开始计算,人类默认自己应该生活在墙内。

    当时一片混乱没有秩序,幸存者都是住在联邦救助站,他们前三年都在做最底层的劳动。

    新世界建立需要加固高墙,钢铁需求量很大,鲍瑞铭一家都在钢铁厂里打工,父母从渔民变成了钢铁工人。

    他们能拿到微薄的报酬,可以买到最便宜的食物,比如土豆或者是一些没有味道的营养餐。

    鲍瑞铭一家人蜗居在十五平米的房子里,两张上下铺,彼此的动静听得一清二楚。深夜时,鲍瑞铭拉紧床帐,墙上贴着一张大海的照片。

    他每天晚上都会梦到浮沙岛,他的家园永远失去了。

    就这么过了三年,在第三年的时候,联邦宣布全体人类自救,为了提高存活率,他们开启基因筛查计划。

    以基因为准,最优秀的那批人为一等公民,他们最适合活下去,也最适合拯救人类。

    鲍瑞铭全家都参加了基因筛查,结果很快出来了,按照基因筛查标准来说,鲍瑞铭属于一等公民。

    而他的父母和弟弟都是残次品。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一个小渔村出来的人竟然拥有完美的基因。

    不过后来证明确实如此,鲍瑞铭读书轻轻松松就可以拿到全班第一,体能甚至也不错,各方面都趋于标准下的完美。

    他得到了进入第一区的资格。

    父母求着联邦,说让弟弟一起进入第一区,“他们是一样的,为什么他不行?”

    弟弟被拒绝了。

    很奇怪,明明是一家人,但在基因筛查下,他们简直不像一个物种。

    人与人的差距,比人跟狗的差距都大。

    这时候鲍瑞铭面临一个选择,跟父母一起留在底层,还是进入第一区享受上等人的世界。

    感谢基因筛查制度,给了一个普通渔村人第二次投胎的机会。

    鲍瑞铭当时目睹过混乱无序,他渴望知识,财富,还有社会地位。

    那时候鲍瑞铭很年轻,很早就意识到了世界的底色。

    第一,现有规则非常可笑。

    第二,制定规则的人才有资格说话。

    所以鲍瑞铭非常干脆地做出选择,他去了第一区,他要成为制定规则的人。

    鲍瑞铭作为联邦第一批一等公民,承担了建立人类社会的重任,必须要让世界和平稳定,要保留希望的火种。

    鲍瑞铭进入了第一区,成为了特权阶级。